工业生产概论
课程定位为“认识实体产业🧖🏽♀️,感受系统思维,培养领军气质”。课程综合了能源、冶金🍷、化工、机械♖、汽车、建筑和新兴科技产业等主要工业部类👳🏼♂️,正面展开工业系统的完整体系,以系统科学思维的基本定律为导引💇🏿♂️,以学生团队形式开展不同产业调研为载体,通过技术🚣、人文和社会相结合的维度🔣,使选课学生体验产业实践👮🥎,了解工业系统,培养团队意识,强化系统思维,启发创新意识。
本课程是学校通识荣誉课✋🏿、优质通识课、课程思政示范课🍖🥇,面向所有专业本科生开放🔡,为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服务💆🏻。通过技术、经济🉐😬、政治相结合的视角,对中国产业典型案例进行剖析,训练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,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产业👱🏽♀️,引导学生潜心钻研学问,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,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☀️。
建设思路
本课程寓思想教育和养成教育于教学内容,寓认识论和系统方法论于产业实例↪️,以系统科学思维的基本定律为导引,从产业脉络梳理、产业典型案例研讨、团队小组自主探究、课后作业思考等教学环节😏,引导学生建立对中国产业系统的整体认知🧜🏽♀️,训练学生的系统思维和团队精神💂🏽,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😼,达到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。
思政案例
在钢铁产业一章的讲授中,从系统科学思维的结构功能观视角对“中国钢铁业大而不强的症结所在”案例进行研讨🎢,引导学生对“如何保证中国钢铁产业的健康发展”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,进而引发学生对珍惜国土资源和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思考,同时增强学生科技兴国意识。
产业案例研讨具体内容如下:
研讨主题 |
中国每年生产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粗钢,为什么还不能称之为钢铁强国 |
思维视角 |
系统科学思维-结构功能观 |
产业结构类型 |
产品结构、原料结构(铁矿石😳、焦炭✬、水资源和废钢使用量)🧜🏽、生产企业结构、品种与质量结构🙍🏽♀️、市场营销结构等 |
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|
产品结构:工业发达国家的板带比一般超过60%🕳,而我国只有33.7%,市场需求却高达42%🧗🏿。在特种钢领域(高强中厚宽钢带,特厚板,汽车用热镀锌板等)和日本、德国存在不小差距。 |
铁矿石原料🔫:铁矿石先天品位低,企业税费负担大🧝🏿,规模小、竞争力薄弱🧑🏽🍳,对外依存度高达80%🧎🏻➡️。 |
焦炭原料:炼焦煤资源紧张,对环境的严重破坏 |
水资源:我国钢铁用水的需求是整个国家用水需求的10%以上。北方严重缺水地区的钢产量占全国总量50%以上 |
废钢原料🫷🏼:全球炼钢废钢比约为37.7%🟤,美国、欧盟、日本的炼钢废钢比分别为69.1%、54.8%👷🏿♀️🧑🏿🎄、33.9%🧀,而2020中国炼钢废钢比为仅21.8%🦮。 |
生产企业结构☹️:生产企业集中度低,至2021年底中国前10家钢企集中度为40.38%,而美国前2家钢企集中度为52%🏌🏽,日本前2家钢企集中度为80%👨🏼🎤,韩国前2家钢企集中度为90%。 |
品种与质量结构👩👧👧:产量排名前十名中有七家中国企业,竞争力排名前十名只有一家中国企业,钢铁产业能源消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约14%,扩张过快导致国家能源供给持续紧张🫳🏼,也带来了环保方面的压力。 |
市场营销结构:中国从事钢材贸易的企业近20万家,容易跟风跑🏋🏿,无序化严重,而日本只有68家;中国能够进口铁矿石的企业500多家📢,全球主要铁矿石出口商仅4家👋🏻,导致自相竞争➰,抬高了铁矿石价格。 |
变强路径 |
世界企业竞争在于综合实力的比拼🌼,中国钢企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高附加值产品,技术创新能力和缩减成本上,而不是单纯地追求规模扩张。结合钢铁产业的结构现状,只能通过优化结构才能达到优化系统功能效果👩👧,中国钢铁大国才能转变成钢铁强国。 |
预期目标 |
使学生能够从系统结构功能观角度分析钢铁产业发展的健康状态,能够读懂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🧑🏽🎄,强化学生的科技兴国意识,激励学生和祖国“同呼吸共命运”,刻苦学习知识,为中国的强国梦做好自身的成长准备。 |